端午節
端午節,又稱端陽節、龍舟節、天中節等,源于自然天象崇拜,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。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,后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;個別地方也有紀念伍子胥、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。
賽龍舟
龍舟競度最早是古代先民祭龍祖的一種祭祀活動形式,先民使用舟船普遍,往往在舟船畫上龍圖形作為部族的圖騰或保護神。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,故又稱龍舟節。
吃粽子
棕子香,香廚房;艾葉香,香滿堂;桃枝插在大門上,出門一望麥兒黃;這兒端陽,那兒端陽,處處都端陽。”這首童謠所唱的便是中國的傳統節日"端午節",吃粽子成為這一節日的特色。
端午臨中夏,時清日復長。
鹽梅已佐鼎,曲糵且傳觴。